

吳青,1937年生,冰心先生的小女兒,北京外國語學校教授退休。4月12日,她和她的丈夫陳恕及兒子來訪長樂,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記者有幸和長樂僑中部分師生一起聆聽了一場她的“愛”的教育。
冰心先生有言:“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吳青教授感同身受,在處處充滿冰心元素的僑中校園里,她以此為引子,結合冰心先生對她的教育,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談了她對“愛”的理解,特別表達了她對女性的關愛。
愛,是一種責任
“你們想家、想父母嗎?”“天氣習慣嗎?”“漢語好學嗎?”……知道在座有許多新疆班學生,吳青教授一開始就以幾個親切的詢問表達了她的關愛,特別是“讓女生先說”,一下子讓女生們愛上了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
她開始談“愛”,她說冰心先生的“愛”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她舉了一個她兩歲多歷經(jīng)坎坷到云南時候的一件事。那時候她喜歡養(yǎng)狗,養(yǎng)狗就必須天天給它刷毛,還要防止被狼咬。冰心先生告訴她:“這些事如果一天不做,就不能再養(yǎng),因為你愛它就要對它負責任。”她記住了,以此告訴學生:“父母愛你,把你送到這么遠讀書,你如果也愛他們,就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以此來報答父母的愛,這也是一種責任。”在座學生無不頷首稱是。
愛,要敬畏生命
少年閏土捕鳥的故事,學生們都很熟悉,“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
少年吳青也很喜歡捕鳥,冬天的北京下了雪,喜歡和男孩子一起玩的她便能捕到很多鳥。“不管你白天怎么玩,天黑前必須回家。”母親的告誡她記得很牢。回到家,看到抓了很多鳥的她,母親很和氣地對她說:“你一刻不在家,媽媽都很擔心,那么這么多小鳥回不了家了,它們的媽媽擔心嗎?”吳青一陣臉紅,趕快放了小鳥,從此再也不捕鳥。
“愛,就是要敬畏生命,不單對動物,對植物,對花花草草都應該有敬畏之心。”吳青說。現(xiàn)場響起了贊許的掌聲。
愛,要以人為本
教育,終究是對人的教育,教育是心靈學,是人學,要以人為本。這個話題,吳青教授感慨萬千,作為一位接受過西方教育、走過多個國家的女性,她更懂得對女性關愛的重要性,也談得最多。
她提倡男女平等、人人平等,小到男女廁所坑位數(shù)、老師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態(tài)度,大到各民族的相處、各國人民的交往。言語中,她無不滲透著對女性的尊重與期待。
“媽媽告訴我說,首先得先做好人,然后才是女人,女人更應該懂得做好人的重要性。”她說。她以在新疆看到的“男人抱娃,女人提著大包小包”的例子,寄語新疆班的女生們,“回鄉(xiāng)后,在將來的工作中,為爭取女性地位多做點貢獻。”
吳青告訴大家,要放遠眼光,做世界公民。
二戰(zhàn)日本戰(zhàn)敗后,吳青和媽媽一起去了日本。她們都恨日本人,但面對民不聊生的狀況,冰心先生選擇了向美國友人求助,幫助這些“民”,因為她覺得,“人民不同于軍隊,要愛人民,哪怕是敵國的人民。”
“尊重人,不管是哪一國人,媽媽永遠是我的榜樣。”吳青說,后來她去了非洲盧旺達、津巴布韋等貧窮落后的國家,她把那里的婦女都當做姐妹去關愛,去盡一個青年人的責任。
“打開我們的心胸,讓世界變得更加開闊。帶著愛,老老實實、堂堂正正做人,愛別人也更愛自己。”興致高昂處,吳青教授發(fā)揮她的英文特長,現(xiàn)場唱起了外國工人歌曲,還有新疆民歌,進一步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掌聲經(jīng)久不息。
(記者 陳勛 柯多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