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新聞網訊《大河之舞》堪稱二十年來最風靡世界的踢踏舞劇。1月25日晚,經過再度精心編排的《大河之舞》二十周年特別紀念版在我市人民會堂濃情上演,令觀眾感受到“蝴蝶振動翅膀”般壯觀的踢踏舞步。本次演出部分經費由東湖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福建德誠珠寶有限公司冠名贊助。
舞劇是一部史詩
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李威為演出制作的畫外音,和演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得觀眾不用看字幕就可以非常入戲的了解劇情的推進。這部舞劇分為兩幕及尾聲。
第一幕
在一個原始充滿神奇力量的世界里,我們的祖先已經知道恐懼和喜悅,他們會使用火,他們利用樹木、石頭和水建立起家園。他們認為世界充滿了神奇的力量,他們的歌聲、他們的舞蹈和他們的故事與這神奇的力量融為一體。
第一幕分九場展示他們與自然及自身的融合。在這一部分里有對賜予他們生命、光和火的太陽這一偉大而仁慈的力量的禮贊,有對自然的探索,有女性向男性的權威發(fā)出有力的挑戰(zhàn),有對征服自然之力的勇氣,有迎接美好春天的喜悅之情,有對滋養(yǎng)萬物的大河的感恩。
第二幕
戰(zhàn)爭,饑荒和奴隸制度割斷了人與自然的原始紐帶,攪亂了人類社會,改變了土著居民的歷史。當我們回顧歷史,我們學會了保護我們珍視的東西,學會了適應他人,學會了以新的方式實現(xiàn)自我,學會了擁抱新的勇氣。被社會暫時遺棄之后,我們學會了如何融入社會。
第二幕分三場講述了從19世紀中葉開始,饑餓,饑荒和理想驅使愛爾蘭人背井離鄉(xiāng),越過大西洋來到新的世界。有情人被拆散,家庭和社會也支離破碎。雖然那些被迫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們面對離別的心碎,但他們的靈魂深處總是擁有不滅的希望,堅信自己能夠戰(zhàn)勝困難,開創(chuàng)美好的新生活。先前特色鮮明的音樂和舞蹈開始受到陌生文化的沖擊。隨著文化的交匯融合,這些移民終于發(fā)現(xiàn):全人類的經歷和表達方式要比各種不同的文化重要得多。移民的孩子總會牽掛故土,渴望衣錦還鄉(xiāng)。他們的心中總是縈繞著一種永久不變的情懷,我們身上流淌著祖先的血液,我們在開創(chuàng)新的生活。帶著新的自信和驕傲,帶著珍藏已久的記憶,移民的孩子重歸故里。經過漫漫旅途回到了故鄉(xiāng),而更加多姿多彩的新旅途才剛剛開始。
尾聲
我們同種,我們同族,我們同聲相和,我們的音樂聲遏行云,在音樂的天堂里,我們神游世界,處處皆是故鄉(xiāng)。團結起來,我們擁有無敵的力量。
《大河之舞》猶如一部敘述愛爾蘭祖先與大自然抗爭,以及經歷戰(zhàn)爭、饑荒等種種苦難后流離失所,重建家園的長篇血淚史詩。歷史宛如一條長河,滔滔不絕的傳承著智慧、勇氣、生命與愛。
經典歷久彌新
《大河之舞》源自愛爾蘭民間傳統(tǒng)的踢踏舞,該劇1995年在都柏林的尖峰劇院首演大獲成功,在1997年奪得了格萊美“年度最佳音樂劇”的殊榮。20年來,《大河之舞》書寫了在世界舞壇的一段傳奇,直接觀眾達到數(shù)千萬。
在《大河之舞》迎來20周年之際,二十周年特別紀念版應運而生,這一版本強化了集體舞、斗舞、女性舞等情節(jié),更加凸顯了全劇的舞蹈精華。恢弘壯觀的集體舞一直是《大河之舞》最為觀眾津津樂道的元素,舞者們的精彩發(fā)揮令觀眾過足了癮,劇中有多段十幾人乃至三十余人的集體踢踏舞,舞者們在舞王和舞后的帶領下,以清脆響亮、整齊劃一的踢踏聲生動描繪出奔流不息的大河景象,與音樂的配合嚴絲合縫,其踢踏頻率更是達到“蝴蝶震動翅膀”的頻率每秒32次,令全場觀眾嘆為觀止。劇中黑人舞蹈演員與愛爾蘭舞蹈演員的斗舞也是一大亮點,一個自由詼諧,一個瀟灑飄逸,舞者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觀眾的掌聲配合著動感多變的踢踏聲,讓斗舞環(huán)節(jié)掀起一陣又一陣高潮。
這部舞劇在制作上也是匠心獨具,在保持了以傳統(tǒng)愛爾蘭民族特色的踢踏舞為主軸的前提下,還廣泛吸取各民族藝術元素,融合了西班牙弗拉明戈、俄羅斯芭蕾、美國爵士踢踏舞等,愛爾蘭管弦樂團和合唱團的天籟美聲與劇中的舞蹈交相輝映,舞美全新制作, LED屏幕上的背景隨情節(jié)的推進而變化,為觀眾展開了一幅更為遼闊迷人的藝術畫卷。
觀眾激情澎湃
據(jù)報道,20年來,《大河之舞》以澎湃、絕美、壯觀、激情的表演帶給全球觀眾無與倫比的震撼。自1995年首演以來,《大河之舞》已經在全球演出超過1.5萬場,平均每天就有兩場演出,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可以連續(xù)上演20年的舞劇。全球超過2500萬觀眾親身感受過大河之舞的現(xiàn)場魅力,在全球擁有27億的電視觀眾,伊麗莎白女王、奧巴馬、布什、戴安娜王妃等425位國家元首都觀看過《大河之舞》,麥當娜、布魯斯南、邁克爾·杰克遜、莎拉·布萊曼等518國際巨星也都是《大河之舞》的粉絲。2003年、2013年愛爾蘭兩任總統(tǒng)都攜《大河之舞》訪華,為兩屆中國領導人演出,奠定了《大河之舞》的國禮地位。
當晚,《大河之舞》在人民會堂同樣受到了我市觀眾的熱捧。舞劇每一場表演結束,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掌聲越來越響亮,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觀眾的熱情感染了演員,演員們又以更高昂的情緒投入到演出中,舞者和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當《一條大河》的旋律響起時,觀眾們跟著旋律輕聲哼唱,全場瞬間沸騰。
來自附小六年級的女生羅韻晰邊看邊舞,她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學習舞蹈,聽到音樂我就來勁。我很羨慕這些舞蹈家,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站在世界的舞臺上。”
帶孩子來看演出的江女士,也被這現(xiàn)場的氣氛感染,她難掩欣喜地說:“我希望孩子通過這樣的機會來感受藝術的魅力,讓孩子從小受到藝術的熏陶。這個舞劇實在是太壯觀了,讓我內心很震撼。”
現(xiàn)場有隨音樂的節(jié)奏一起舞動的觀眾,也有靜靜地坐在一旁欣賞的觀眾,消防員小唐就是這樣的一位。他很平靜地告訴記者,這些演員的表演實在是精彩,尤其是演員們的體魄讓自己十分羨慕,以后會回去加強體能訓練,希望也能擁有舞王那樣的英姿。
演創(chuàng)陣容強大
連續(xù)二十年歐美巡回票房排行榜冠軍,格萊美“年度最佳音樂劇”大獎,當今史上氣勢最為磅礴,聲勢最為壯闊之舞臺巨秀。二十年來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這就是《大河之舞》創(chuàng)造的藝術史上的傳奇。該劇的演創(chuàng)班底堪稱世界一流。
該劇的制作人莫亞·多何蒂在戲劇、廣播和電視行業(yè)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在愛爾蘭及英國的電視劇制作中多次獲獎。她是愛爾蘭國家商業(yè)電臺Today FM de 創(chuàng)辦董事以及都柏林戲劇藝術節(jié)主席團成員。莫亞在愛爾蘭積極推廣創(chuàng)新、富有挑戰(zhàn)性的戲劇作品。數(shù)年來,莫亞贏得了許多獎項和贊譽。她曾被維伍·萁果(veuve chiquot)商業(yè)周刊評為年度女性,還曾獲得年度安永企業(yè)家獎。此外,她還獲得阿爾斯特大學和愛爾蘭國立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她所獲得的成就以及對愛爾蘭藝術節(jié)作出的貢獻。
該劇作曲家比爾·威蘭曾在戲劇和電影行業(yè)工作多年。1989年,在愛爾蘭國際修道劇院舉行的威廉·巴特勒·葉芝國際戲劇節(jié)上,他被委任為作曲人,為葉芝的15部戲劇譜曲。他改編的作品《吉爾伯特和蘇利文的圍裙》曾榮獲勞倫斯·奧利弗大獎。他曾經配樂的電影包括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的《在路那莎跳舞》,海倫·米倫主演的《母親的兒子》和利亞姆·尼森主演的《羔羊》。比爾因為在《大河之舞》中的創(chuàng)作而榮獲1997年度格萊美“最佳音樂表現(xiàn)專輯”獎,該專輯在美國、愛爾蘭和澳大利亞都獲得鉑金唱片稱號。
該劇導演約翰·麥根七十年代中期在都柏林Rte電視臺開始了他非常成功的電視導演生涯,作為一名屢次獲獎的制片人和導演,他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在《大河之舞》由最初短短七分鐘的舞蹈發(fā)展成現(xiàn)在恢弘壯觀的大型舞臺劇的過程中,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執(zhí)導了《大河之舞》首場演出的錄制,而該錄像帶亦成為世界最暢銷的娛樂影視作品之一。約翰是愛爾蘭一流的獨立電視制作公司愛爾蘭蒂龍制作公司的創(chuàng)辦董事,還是愛爾蘭國際商業(yè)電臺Today FM主席。1999年,約翰成為愛爾蘭國家劇院亞倫劇院的董事。最近,愛爾蘭國立大學授予約翰名譽法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味藝術及娛樂業(yè)作出的貢獻。
還有場景設計羅伯特·巴勒夫,燈光設計魯普特·默里,舞臺服裝設計瓊·布姬,音效師邁克爾·歐格曼,高級執(zhí)行制作人朱利安·爾斯金,音樂總監(jiān)馬德琳·卡特賴特等的傾情加盟,讓整個創(chuàng)作團隊陣容強大。
《大河之舞》表演團隊,從來都是精挑細選。大部分的演員都獲得過國際踢踏舞比賽的冠軍,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放在其他的踢踏舞團中,都是領舞或者主要演員。但在這里他們更像是一個王者之師,任何一個角色都充滿了光彩。
(記者 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