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新聞網訊 3月22日,羅聯鄉(xiāng)龍慶山玉龍原生態(tài)茶場,滿山的茶樹泛起一層層綠色的波浪,星星點點的農民們穿行其中,看準了“兩葉一尖”后,就嫻熟地將一朵朵鮮綠采摘下來,隨即綴入籃中,一派繁忙的采茶景象。“這是今年開始茶葉采摘的第一天,我們七點多就開始工作了!”一位阿姨一邊采茶一邊說。
“這里的茶葉品種叫做‘野山紅’紅茶,采摘時間具有季節(jié)性,前后也就是一個多月,一旦過了這個時間,茶葉就會老,品質也沒先前好。”玉龍茶場場長鄒人和對記者說,“和大多數茶場一年五采不同,我們一年只在春季開采一次,從不涸澤而漁,除了在秋季酌情施肥,其余時間都放任茶樹自然生長,形成全天然生態(tài)鏈條,以保持茶樹的野生狀態(tài)和生命力,因此我們的茶是真正的野生茶、生態(tài)茶!”
記者在茶林里看到,相當部分茶樹已經長到3米以上,農民們都隨身攜帶一張凳子,而且踩到凳子上時還得彎曲下茶枝,才能順利采摘高高在上的茶青。當天共有30位農民在茶場采茶,而人數最多的時候可以達到60人。鄒人和說,一個月后鄉(xiāng)里的春耕才正式開始,現在正值農閑時期,正好打了個時間差,邀請農民們前來采茶,不但解決了人手問題,而且也可以幫他們增加收入,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采摘下來的茶葉將在作坊里晾上一晚上,第二天,它們就將被制成茶品。
應邀前來指導采茶的國家高級評茶師蘭金泉說:“今年是暖春,氣溫和光照條件對茶葉生長很有利,茶葉可以較早地成熟,因此采茶時間比往年早了十幾天,預計將于四月下旬結束。”去年,茶場一共采茶400斤,今年有望達到1000斤。目前共有500畝的茶林可供采摘,鄒人和正在不斷對野生茶林進行清理和保護,到明年,可采摘茶林也將達到千畝以上。
據了解,這批茶樹已有50多年樹齡,最初由印尼歸國華僑種植于上個世紀60年代,種植面積達上千畝,常年拋荒在深山形成野生茶樹林。上個世紀80年代,一位臺灣商人來到羅聯進行農業(yè)開發(fā),承包了包括華僑農場在內的大片山地種植臺灣水果,并聘請鄒人和擔任農場場長。因為氣候原因,臺灣水果在農場種植沒有獲得成功,邱人和隨即把目光投向了這片野生茶樹林,與茶商合作成立玉龍茶場,成功焙制出質量上乘的紅茶。長樂市委、市政府以及農業(yè)部門十分重視玉龍野生茶的開發(fā)與利用,也有意恢復長樂出產高端名茶的傳統(tǒng)。目前,野生茶樹已由茶山管理員與幾位專業(yè)技術人員保護性開發(fā)。
(記者 高維)